返回

以价值为伴 与震荡共舞

2016-06-18

2015年末——2016上半年,有两个极具反差的现象。

  • 伴随指数节节下滑,为免爆仓、保净值或无法忍受浮亏,大多投资者选择斩仓离场。相反,保险资金逆势加仓,不断举牌。
  • 三轮股灾后,指数趋稳,低位窄幅波动,部分个股开始走出独立行情,创新高。除去次新股及妖股,这类个股主要集中于:1)确定性高成长的行业,如新能源汽车;2)稳定成长、绝对估值不高的行业,如白酒、家电等;3)周期翻转行业,如养鸡;4)重组,如鼎泰新材(顺丰快递借壳)。

这两现象背后的逻辑是:

  1. 支撑上一轮牛的论据之一“资产荒”切实存在,拉长时间维度,从可容资金量、风险收益比、流动性等综合衡量,上市公司至少相对投资价值较高。货币持续超发,实体每况愈下,固定收益利率迭创新低(万科等优质公司的债券利率已近国债),保险机构面临很大投资压力,尤其是近几年以“万能险”快速扩大规模的新贵,如安邦。这类机构基本除海外并购外,纷纷大举投资上市公司正是基于此。
  2. 优质个股最终能穿越股市牛熊,尤其是在经济恶化、优质企业日益稀缺的背景下。典型的代表A股茅台,港股腾讯,十年股海沉浮中迭创新高。特别是茅台,近三年业绩几无增长,未来大概率也是恢复中低速增长,但仍创新高,原因就在于价值角度可选标的越来越少,机构又趋于抱团。这些案例也再次说明,价值投资“不是总是有效,但最终是有效的”,2015年起,以天或月衡量,茅台的收益率不少时段表现平平,但拉长到现在,一年半收益95%,波动又小,鹤立鸡群。
  3. 资金性质及收益考核方法决定投资风格。保险资金敢于反主流,逆势加仓,主要是其资金期限长,及独特的收益考核办法,大部分上市公司投资计入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”,持有期间的涨跌不计入浮盈浮亏,如果持股超过5%以上,并对上市公司有重大影响(比如有董事代表),可以用权益法核算,以按持股比例应占每年上市公司利润金额计量投资收益,总之市场波动不影响短期收益。与之相对比,公、私募基金采用净值体系,定期以市价为基础公布净值、排名,大部分资金有赎回机制或平仓线,波幅如此之大、同时普遍高估的市场下,如何可能长期投资。

正是基于上述三逻辑的认同,2015年初我们提出了“把握确定、穿越震荡”的策略,制定了对应的投资体系:坚持基本面驱动为基础的价值投资、大项目、敢于持有较长时间、两年以上的封闭式基金、绝对收益、淡化短期净值波动等。经历快牛快熊后,回头审视,坚定贯彻上述原则的投资基本都是成功的,即使如新洋丰、林洋能源这些在2015年股市5000点左右投资的标的,最终都在3000点附件收获盈利。主要错误恰恰是源于对上述原则的背离:1)追逐有趋势没价值的标的,如国企改革板块;2)主题投资模式下,投资分散化;3)同行短期业绩比较、基金业协会要求的月度净值体系等多重因素下,投资定力及耐心有所弱化。

而这些背离在去年的大震荡中充分暴露出问题所在,由于缺乏价值支撑(有趋势没价值的标的)、或对价值没有把握(主题投资模式的分散化投资),加上对短期净值波动的在意,导致快速下跌及后续震荡中无法坚定持股,也不敢大比例逆势加仓。真如每次股灾事后结果,“在别人沮丧地抛售时买进需要最大勇气,但它能带来最大的收益”,我的理解这种勇气除了个人禀赋外,需要价值投资、绝对回报、不计较短期收益为基础。

可以肯定,未来几年宏观风险层出不穷,加上中国市场的特点,震荡依旧是主旋律,虽然降杠杆后,幅度会收窄。以史为鉴,我们将回归初心,坚守之前的基本打法,并拥抱震荡,敢于将下跌视为低成本买入良机——“逆向投资是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应所具备的重要技能”。

一言概之,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策略是“以价值为伴,与震荡共舞”。也希望投资者和我们一起“分享价值,熬出伟大”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管理合伙人   王小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