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修养生息,静候“大、确、信”

2016-02-11

一、市场判断

中国梦,梦断A股。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以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揭示市场的虚假繁荣。2016年伊始,更是再度棒喝,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。半年三轮股灾,股指腰斩,巨额财富灰飞烟灭,情感上确难接受。但理智分析,理解不难,根子还是经济恶化,基本面缺乏支撑;改革预期过高,而现实太骨感;及群情亢奋,贪婪作祟;监管层不力只是放大了市场回归现实的残酷性。

一年轮回,现指数虽已跌回牛市起点,但展望未来一年,基本面角度,市场整体仍难言乐观。1)经济恶化趋势未变,宏观数据、微观反馈少有正能量;2)大部分个股缺乏好的成长性,估值仍缺乏吸引力;3)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在,股灾2.0-3.0的导火索都是贬值,目前虽然国家维稳及美元加息暂缓预期下,汇率短期趋稳,但贬值趋势未变,未来一个时点再度贬值在所难免;4)政策两难,预期混乱。如中美两国利差已收窄至1%,汇率维稳及货币宽松难两全,央行目前更倾向于相机抉择;5)经济趋缓+政策手段日趋捉襟见肘+转型倒逼,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“防风险”的定调,2016年将是风险逐步暴露的一年,市场需谨防黑天鹅。

总体而言,自上而下看,2016年市场没有趋势,但自下而上看,结构性机会在逐步浮现。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,自上而下等待系统性风险释放,自下而上精选个股,等待良机。

二、我们的策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1. “断、舍、离”:“牛市重势,熊市重质”。2015年我们采取了很多主题策略,重在趋势,上半年取得很好业绩;但市场转熊后,部分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策略损失较大,如改革远低于预期的国企改革主题。2016年我们将大幅收缩投资范围,聚焦有“安全边际”可言的个股,精研。两个方向:确定性成长及小市值重组股,前者成长提供安全边际,后者市值提供安全边际。回顾2012年起步的结构性牛市,大部分走出独立行情的个股源于上述两个方向。回报起点,我们相信这样的机会将会重演。
  2. “大、确、幸”:形势混沌,不宜多线出击,除收缩投资范围外,我们将严控覆盖个股。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确定性机会不做,当然确定性机会不代表没有风险,而是投资点明确,风险也明确,同时风险收益比高(收益空间大于可能的损失风险);不熟不做,不敢重仓的不做,不敢补仓的不做,重仓看似风险集中,但从实践来看情况相反,根本原因在于重仓倒逼深入研究,不下随手,尤其是有锁定期的定增。证券投资的最大魅力,同时也是最大问题,机会多,门槛低,投资退出容易,很容易以“少量配置”为逻辑,冲动性投资,长周期事后复盘,此类投资成功率低,且积少成多,损失不一定小。经济、市场转差后,经常有被问到对投资机会的看法,如果对回报重新定义,我的观点是对于适度规模的资金,中国还是有很多投资机会。所谓的重新定义就是大型房地产债券利率都接近国债利率的年代,要降低回报预期;同时拉长回报周期,尤其是资本市场,如此宽幅震荡下,如过重关注短期业绩,不如不做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幸“。
  3. “忍、等、狠”:“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,也是一个最好的年代”。前文所述的基本面因素,加上极其脆弱的市场心理及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,市场必定大幅震荡,并还有个向下探底的过程。目前点位,如市场再度恐慌性杀跌,部分个股将出现很好的买点。我们将耐心守候,但买点出现时敢于逆势建仓,不为短期波动困扰,以时间换空间。当然考虑到系统性风险,我们将保持弹性仓位,绝不满仓,以防大幅超跌,有补仓空间,化危为机;同时歼灭战为主,不恋战,实现适度绝对收益后,即退出,积少成多。2015年我们看对了很多阶段性机会,短时间取得很好收益,最大教训是,缘于低估系统性风险,未适时获利了结,最后没有盈利。长期投资不代表长期持股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管理合伙人  王小勇